至於各國央行在配置非美元貨幣時有甚麼因素要考慮,眾說紛紜,現列舉如下:1) 有開放的資本賬戶;2) 非美元貨幣的交易更加便利且成本較低;3) 經濟與政策一直穩定;4) 有美元互換額度,這應會提高人們對有關貨幣的信心;5)可以將投資從美元轉移到回報更高且波幅更低的貨幣;以及6)地緣政治方面的目的。
基於這樣,要解釋全球儲備在最近幾十年發生的一些變化顯得更加容易。美元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儲備貨幣,它佔全球外匯儲備接近60%。歐元可以說是最成功的替代儲備貨幣,目前在全球儲備中佔比略高於20%。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項研究指出,近年來撤出美元的資產很大部分是轉移到澳元、加元、瑞士克朗和韓圓等過去不太受歡迎的貨幣。中國人民幣的份額也在上升。
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說,雖然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佔比仍然延續二十年來的跌勢,但其使用量依舊超過其他所有貨幣的總和。
在全球貿易結算方面,非美元貨幣所佔份額不斷增加。國際結算銀行指出,美元在貿易發票和支付中佔大約40-50%,低於其在全球儲備中的份額,但遠高於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然而,這種粗略平均數在各地區可能有很大分別。環球銀行同業金融電訊協會(SWIFT)的數據顯示,儘管其他國家在全球貿易中佔比很大,但大部分全球貿易(超過75%)仍以美元和歐元結算。
貿易結算貨幣與儲備貨幣的考慮因素類似。在貿易結算中,另一項重要的考慮因素是這種貨幣如何「循環使用」,即某國的出口結算貨幣可否用於購買進口或是全球投資?
最近幾個月,我們看到嘗試建立美元替代貨幣的努力不斷增加,大多集中在貿易結算上。例如,在多邊層面,一直有人呼籲建立金磚五國(BRICS)貨幣。各國也在加緊建立以本國貨幣作為雙邊貿易結算的機制。
不過,我們認為對於投資者來說,這類轉變是漸進的。正如有關美元在全球儲備和貿易結算中所佔份額的數據顯示,轉變往往是緩慢的,需要數十年的時間。這可以說是合理的,畢竟推動儲備貨幣的發展涉及很多因素。
當然,黃金可能意外成為美元長期下行的受惠者。這種貴金屬為各國央行提供了除美元以外的多元化投資的直接來源。全球央行似乎已經以黃金為多元化投資的工具,因為自2022年初以來各國央行的黃金購買量暴漲。雖然我們認為黃金並非美元的重要替代品,因為黃金數量根本不足以使其成為主要儲備資產,但央行購買黃金可能保障了黃金的價格,特別是其他因素如債券的實際收益率下跌及避險需求出現時。
(Manpreet Gill是渣打銀行財富管理部非洲、中東及歐洲區首席投資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