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領域裡,若想善用小錢滾大錢、同時分散風險,基金是許多投資人選擇的理財工具之一,新手買基金除了要了解基金平台之外,也要了解基金的不同類型!基金種類其實相當多元,從最常見的公募基金,到對合格專業投資人或高資產客戶才開放的私募基金,都各有不同的募集方式與風險特性。若再細看投資標的,還能分為成長型、收益型、股票型、債券型、貨幣型、平衡型與指數型等不同形態。面對琳瑯滿目的選擇,投資人該如何從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商品?渣打銀行帶你一次掌握私募基金與公募基金的差異,以及市場上最常見的 5 大類基金。

基金的分類方式

在金融市場上,基金是一種透過專業管理人將眾多投資人的資金集合起來,再投入股票、債券或其他金融商品的投資工具,雖然「基金」這名詞聽起來簡單,但實際上有相當多的基金種類可供投資人選擇,這些種類可能依據募集方式、投資標的、收益模式或風險層級的不同而有所區隔。

以下列出常見的基金分類方式,以利投資人初步掌握各種基金差異:
募集方式
募集方式就會分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公募基金是向市場公開募集資金,如共同基金、ETF 等,投資門檻較低,資訊揭露義務較嚴謹;私募基金則是非公開募集,只開放給特定合格投資人或機構。

投資標的
以投資標的區分,就會有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平衡型基金、指數型基金。

私募基金與公募基金差異?

在開始談各類型基金細節前,有必要先了解「私募基金」與「公募基金」間的根本差別,因為這直接影響投資門檻、資訊揭露程度以及監管強度等層面。

  1. 募集方式與投資人資格

公募基金是幾乎任何人都可以投資的投資工具,因為它透過公開管道募集資金,法律規範相對嚴謹,資訊揭露也較全面,投資門檻通常不高,適合一般大眾參與。私募基金則採取非公開的方式,只向特定合格投資人或機構募集,投資人必須符合較高的資產或財務條件才能加入,目的在於讓資金雄厚、風險承受度較高的投資人有更多操作彈性,但對外的曝光度和資訊透明度不如公募基金。

  1. 監管與資訊揭露

公募基金所受的法令監督較為嚴格,凡涉及發行、銷售、投資策略等層面,都必須向主管機關提出詳細的申報與公開說明,所以投資人能更容易取得基金的財務報表、投資組合、風險評估等資訊,用以判斷是否適合自身需求。

相較之下,私募基金由於只面向特定投資群體,基金的操作策略、實際持有標的往往只有投資人和管理單位知情,而這種私下募集的模式雖能提供更大靈活度,但也增加了資訊不對稱與投資風險。

  1. 投資門檻與風險

公募基金的投資門檻通常十分親民,少則幾千元或透過定期定額就能參與,任何人都能自由進出市場,而且流動性也較好,一般投資人可隨時申購或贖回。私募基金則有更高的資金門檻,申購金額往往以百萬或數百萬元起跳,不僅如此,它們也設定了閉鎖期,要求投資人將資金停放更長時間,這對短期資金需求或無法承擔高波動的投資人而言風險相對高,但若基金營運或投資策略成功,私募基金的獲利空間可能更可觀,也因此吸引願意承擔風險、期望高報酬的投資人。

總結來說,私募基金與公募基金在募集方式與面向對象上迥然不同,前者強調少數人、高資產的參與模式,後者則面向普羅大眾,想要投入私募基金,必須先釐清自身財務與風險承受能量,再決定是否真的適合參與。

基金種類有哪些?常見的 5 個基金種類!

了解基金的分類方式後,我們就來說明投資標的和收益模式之下的基金種類,讓你看到基金產品說明時不會一頭霧水!

基金種類:股票型基金

股票型基金在市場上相當普及,因為股票市場本身就是許多投資人關注的重點,從國內外大型企業、特定產業龍頭,到新興市場或特殊題材都可能納入投資範圍。

股票價格易受景氣循環、國際政治情勢、企業獲利等多項因素影響,可能在短期內產生劇烈波動,然而從歷史數據來看,若能分散投資並且長期持有,股票型基金常能享受經濟成長帶來的資本增值機會,報酬潛力相對債券或貨幣型基金較高。

適合有一定風險承受度,能容忍股市短期震盪,或看好某區域、產業的中長期發展趨勢,願意投入足夠時間研究基本面或經濟指標。

對許多人來說,股票型基金是基金種類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環,但務必考量自己是否能承擔股市波動,若不確定,可考慮採定期定額方式或先從較分散的股票型基金著手,降低進場時機選錯的風險。

 

基金種類二:債券型基金

此類基金主要投資於各種債券,包括政府公債、公司債、金融債或高收益債等,對於風險偏好度較低或想追求穩定收益的投資人而言,債券型基金往往是選項之一。

債券的收益主要來自於固定利息或票息收入,若能持有到期,通常能獲得較為穩定的利息,不過,債券價格會受到市場利率影響,例如近期聯準會降息,債券的價格就會往上,新手要了解與預期利率走勢的連動關係,評估投入金額。適合投資族群偏好穩定收入,或想在投資組合裡加入「抗震器」的保守型投資人。

 

基金種類三:貨幣型基金

貨幣型基金主要投資極短期的貨幣市場工具,如短期國庫券、定期存單、商業本票等,其風險相對較低、流動性也高,通常用來暫時停泊資金,以獲取略高於活存的利息,基金淨值較穩定,波動範圍小,但對通膨的抵禦能力有限。

適合保守型投資人,將其當作「超短期理財」的過渡工具,或臨時要讓資金保有一定流動性,但又想有些微收益的人,但若想要長期增值,可能需考慮其他具備高成長潛力的基金做搭配。

 

基金種類四:平衡型基金

平衡型基金又稱組合型基金,是一種同時投資股票、債券的混合基金,藉由資產配置與調整,讓投資組合在市場波動時能相對穩定。

一般而言,平衡型基金會依照既定比例(如 60% 股票+40% 債券),或根據市場情況動態調整,當股市表現良好時,股票部位可帶來亮眼報酬;若市場遇到大跌,債券等較穩定標的可減緩損失,有些平衡型基金還會納入貨幣市場工具或其他替代性資產(如黃金、REITs),增進分散效應。

適合希望「風險」與「報酬」兼具,不想只押注於股市或債市,無法自行組合多檔股票、債券的投資人,希望透過專業經理人的資產配置,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對於沒有時間或專業去研究各標的的投資人,平衡型基金或許是一個不錯的「一站式」選擇,在眾多基金種類中具有折衷特色,不過也需留意管理費、經理人策略以及市場波動。

基金種類五:指數型基金(含 ETF)

指數型基金 ETF(Exchange Traded Fund 在近年頗受歡迎,因為投資成本(管理費、交易費)低廉,且被動追蹤指數,讓投資人能輕鬆買整個市場,指數型基金不依賴經理人主動選股,而是追蹤某個特定指數,例如:加權指數、S&P 500、NASDAQ 100,讓投資人能享有與指數相近的績效。

適合長期被動投資者、想簡化投資流程、降低研究成本,並能容忍短期波動的人,新手亦可透過 ETF 逐步熟悉股市交易機制,同時享有分散投資的好處。

投資世界沒有絕對完美的產品,各種基金種類都有其優勢與限制,要做出的關鍵決定還是仰賴投資人對自我財務需求與風險偏好的認知,若你在選擇上仍有猶豫,可以考慮和專業理財顧問或銀行理專討論,客觀評估市場走勢與個人資產配置,為自己量身打造最合適的投資組合。

  1. 本文所載資訊僅供一般參考用途,並非投資的依據或投資建議,且無意作為買賣任何證券或金融工具的請求或要約。渣打國際商業銀行亦不保證各項資訊之完整性及正確性。有意投資者應就個別投資項目的適合程度或其他因素尋求獨立的意見,且投資人應依其本身之判斷投資,並自行負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本文件著作權屬渣打國際商業銀行,任何人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引用。
  2. 境內、境外基金經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或同意生效在國內募集及銷售,惟不表示絕無風險。投資一定有風險,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並確認已充分瞭解基金投資特性與相關風險。基金相關資訊可至公開資訊觀測站(https://mops.twse.com.tw/mops/web/index )、基金資訊觀測站(https://www.fundclear.com.tw/)或基金公司網站查詢)。
  3. 投資基金所可能產生之相關風險與損失,包括但不限於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本金虧損、匯率損失、或基金解散、清算、移轉、合併等風險,投資人之投資決定應依本身判斷為之,亦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其最大可能損失為全部之信託本金。
  4. 基金申購係持有基金受益憑證,而非基金之投資資產或標的;且基金投資非屬存款保險條例、保險安定基金或其他相關保障機制之保障範圍。

您即將離開渣打國際商業銀行網站。

您即將離開渣打國際商業銀行網站。若您同意繼續請選擇「進入網站」,若不同意繼續請關閉本視窗。

提醒您!離開本行網站後,進入業者經營的網站,則不屬本行控制與負責範圍內,包括客戶隱私權保護及客戶資訊安全事項等,將由該業者自行負責。

進入網站